2025年ASCO GU大会上,TALAPRO-2研究重磅发布:他拉唑帕利联合恩扎卢胺较安慰剂联合恩扎卢胺一线治疗未筛选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OS数据取得阳性结果中位OS分别为45.8 vs 37.0个月,HR 0.796(95%CI:0.661-0.958)[1],引发全球范围的高度关注。此次研究在全人群(all-comers)中实现了显著的生存获益,为mCRPC一线治疗策略的革新提供了新思路。
ASCO GU 2025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2025年ASCO GU大会上,TALAPRO-2研究重磅发布:他拉唑帕利联合恩扎卢胺较安慰剂联合恩扎卢胺一线治疗未筛选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OS数据取得阳性结果中位OS分别为45.8 vs 37.0个月,HR 0.796(95%CI:0.661-0.958)[1],引发全球范围的高度关注。此次研究在全人群(all-comers)中实现了显著的生存获益,为mCRPC一线治疗策略的革新提供了新思路。
为此,《肿瘤瞭望》特邀TALAPRO-2研究的全球主要研究者(PI)——犹他大学的Huntsman癌症研究所Neeraj Agarwal教授,中国leading PI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浩教授(担纲主持),就本研究的关键设计思路、全人群(all-comers)中OS阳性结果的解读及深远意义,及其对临床一线治疗策略变革的影响等展开深度探讨。各位专家将分别结合国际多中心研究经验、中国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视角,碰撞出思维火花,带来对mCRPC治疗模式与临床研究方向的前瞻性见解。
研究简介
TALAPRO-2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双盲的III期临床试验,针对一线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比较他拉唑帕利联合恩扎卢胺与恩扎卢胺单药的治疗效果。按照是否存在HRR(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以及既往是否在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阶段接受过多西他赛或阿比特龙治疗进行分层。主要终点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在既往已报道,本次大会报道了最终总生存期(OS)数据,结果显示,中位OS分别为45.8 vs 37.0个月,HR 0.796(95%CI:0.661-0.958)[1]。
突破性进展:TALAPRO-2研究设计与关键结果解析
曾浩教授(主持人):Agarwal教授,您在ASCO GU大会上分享的TALAPRO-2研究成果令人瞩目,尤其是在全人群中取得的OS阳性结果。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项研究的整体设计及其最核心的结果。
Agarwal教授:首先,我想聚焦于全人群谈谈TALAPRO-2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双盲的III期临床试验,共招募了805例患者,且无论患者是否有HRR基因突变。主要终点是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关键次要终点是受α保护的总生存期(OS)。
TALAPRO-2研究设计
TALAPRO-2研究:主要终点rPFS更新结果
TALAPRO-2研究:关键次要终点OS结果
曾浩教授(主持人):OS对于前列腺癌治疗来说往往是最具分量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叶教授,您认为TALAPRO-2研究中全人群取得OS阳性结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
叶定伟教授:今天早上在2025年ASCO GU大会上刚刚作了最新报告,结果非常令人印象深刻,OS获益尤为突出,且安全性表现理想,患者能够耐受较长治疗周期,为未来进一步提升OS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度解密:探寻全人群(all-comers)获得OS阳性结果的驱动因素
曾浩教授(主持人):TALAPRO-2研究是唯一一项联合治疗(NHT+PARP抑制剂)在mCRPC全人群(all-comers)中取得阳性结果的大型Ⅲ期临床试验。我们目前关注的有三项针对NHT与PARP抑制剂的前瞻性研究,分别是PROpel、MAGNITUDE和TALAPRO-2研究。我们想知道,为什么TALAPRO-2研究使用他拉唑帕利联合恩扎卢胺的联合方案能够在全人群(all-comers)中取得阳性结果,而PROpel和MAGNITUDE却未能获得这样的结果?
Agarwal教授:临床前证据表明,联合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和PARP抑制剂能够增强PARP抑制剂在无HRR基因突变肿瘤中的抗肿瘤效果,并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此外,有研究提示,PARP抑制剂具有协同作用和trapping(捕获)效应,但捕获效应在非HRR基因突变人群中的重要性有待进一步阐明[3]。
昭示变革的里程碑:TALAPRO-2研究对监管审批和临床实践的潜在推动
曾浩教授(主持人):TALAPRO-2是目前唯一在全人群中取得OS阳性结果的一线治疗研究,该结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各位专家认为这一成果是否会影响到美国及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批决策,推动联合治疗的适应症扩展到全人群(all-comers)?
Agarwal教授:在与全球多个监管机构(包括EMA、FDA及中国等国的监管机构)协商后,试验设计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医生,我希望在临床实践中能更便捷地获得联合疗法的使用。例如,我曾遇到一位年轻患者,由于无法及时获取肿瘤组织,且其家族中有显著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史,我非常希望能为其提供他拉唑帕利与恩扎卢胺的联合治疗。然而,若我花费3-4个月进行活检、送检及授权流程,患者可能会因肿瘤进展而失去使用这些药物的机会。尽管我对该联合治疗持有积极态度,但最终的决策仍需依赖于监管机构。
叶定伟教授:据我所知,中国NMPA非常认可OS作为证明药物是否具有临床获益的金标准。在该项全球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中,针对mCRPC全人群的结果具有显著的OS获益,这一发现有望改变当前的治疗格局。虽然我对FDA的具体决策没有确切的信息,但通过中国NMPA审批的可能性相当大。如果这一疗法在常规临床实践中获得应用,将会对患者的治疗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综合考量:兼顾总体安全性与全人群获益
曾浩教授(主持人):在目前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治疗的研究中,联合疗法展示了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的潜力。在推动这一治疗方法的普遍应用时,两位对安全性有何看法?此外,在不同突变背景下,例如CDK12等非HRR突变人群,是否需要我们关注?
曾浩教授: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两点担忧。首先是安全性问题,我注意到,本次大会关于他拉唑帕利的剂量进行了讨论。我认为在中国人群中,基于BMI、体表面积或生物利用度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其次,我关注不同基因突变人群的情况。
Agarwal教授:我们应该积极表达观点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关于CDK12突变患者,显然这一人群从联合治疗中受益。我们此前已发表过相关数据,显示CDK12突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风险比为0.5。此外,在FDA的一项分析中,考察了大型Ⅲ期临床试验中的不同突变,结果显示CDK12突变作为常见的DNA修复基因突变之一,确实从联合治疗中获益。
在即将召开的ASCO会议上,我们将展示逐基因分析的数据,包括ATM、CDK12、PALB2等基因的数据对比。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观察大型试验时,这些亚组的患者数量非常小。在HRR阳性和HRR阴性患者的比较中,总体患者数量往往不足以支持统计学上显著的结果。
因此,我始终建议临床要综合评估治疗的风险与收益,并基于其他可选方案做出知情决策。通过比较与评估,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突变人群的反应,也能推动联合治疗成为前列腺癌的临床一线治疗标准。
叶定伟教授:作为TALAPRO-2研究的中国PI,该研究中大约15%的受试者来自中国,中国人群的安全性数据,基本上与全球数据一致。他拉唑帕利已经上市,期待将来在中国发起他拉唑帕利真实世界研究,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
前景与期待:他拉唑帕利联合恩扎卢胺有望成为一线治疗新标准
曾浩教授(主持人):从中国临床实践来看,他拉唑帕利联合恩扎卢胺在一线治疗中,对于全人群(all-comers)而言是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案。叶教授,您如何看待它在国内的落地前景?以及医生在一线用药决策上需要哪些新思考或准备?
叶定伟教授:我认为,中国的同行非常重视OS这一金标准。因此,我相信,他拉唑帕利一定会被纳入各大临床指南,包括NCCN、EAU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学指南等,并且将被推荐作为mCRPC全人群的一线治疗选择。此外,未来在药物费用及医保方面的可负担性也将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优化管理策略:应对不同治疗背景下的患者需求
曾浩教授(主持人):在TALAPRO-2研究的入组标准中,确实有一部分患者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阶段曾使用过阿比特龙,随后在mCRPC阶段采用恩扎卢胺联合他拉唑帕利仍能获得OS获益。然而,在中国的真实世界中,很多患者在HSPC阶段已接受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如阿帕他胺和达罗他胺等。那么,对于已接受过ARPI治疗的患者,当考虑将他拉唑帕利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方法作为后续治疗时,您认为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优化这些患者的管理?
Agarwal教授:目前,有多个研究正在进行,这些研究使用了有限持续时间的抗雄激素药物(ARPI)。我特别关注那些将开始使用恩扎卢胺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是从未接受过阿比特龙、阿帕他胺或其他ARPI的个体,或者是已经开始治疗但逐渐减量后停止治疗,之后又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重要的是,如果患者在ARPI治疗期间未出现进展,但已进入mCRPC阶段,我认为该部分患者仍是恩扎卢胺的候选者,并且可以考虑将其与他拉唑帕利联合使用。此外,仍有很多患者符合在ARPI治疗期间未出现进展的标准,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优化的可能。
叶定伟教授:目前,指南强烈推荐mHSPC使用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ARPI)。因此,目前许多针对mCRPC患者的临床试验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初治ARPI患者与曾接受过ARPI治疗的患者。这引发了我们对mCRPC患者的治疗探索。即使在mHSPC阶段使用过阿比特龙,我也强烈建议将恩扎卢胺与他拉唑帕利联合使用。而对于那些在mHSPC阶段已使用过恩扎卢胺的患者,我的推荐可能会相对保守,但也可以考虑将他拉唑帕利与恩扎卢胺联合治疗。
Agarwal教授:许多人与我探讨过这一重要问题,对于在mHSPC阶段使用过恩扎卢胺且PSA水平迅速上升的患者,我们是否应该增加他拉唑帕利的使用?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深入研究,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总结
在2025年ASCO GU大会上,TALAPRO-2研究的最新结果引发广泛关注,首次证实他拉唑帕利联合恩扎卢胺一线治疗mCRPC全人群(all-comers)患者显著提高了总生存期(OS),这一阳性结果标志着一线mCRPC治疗策略的重要革新。国际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深远影响,建议将联合治疗纳入各大临床指南,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获益。随着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mCRPC一线治疗开启了新的篇章,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希望,并推动了前列腺癌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Neeraj Agarwal,et al.2025 ASCO GU.LBA141.
2.Giesen A,et al.Front Oncol.2023 Sep 21;13:1265812.
3.Maddison Rose,et al.Front Cell Dev Biol.2020 Sep 9;8:564601.
4.Noel Clarke,et al.ASCO GU#GU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