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COMB 2021丨思辨论道,大咖齐聚,这场乳腺癌盛会畅谈了什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8/23 10:26:41  浏览量:690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第四届肿瘤精准诊疗高峰论坛暨第七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8月6日-8日在线上顺利召开。

编者按:第四届肿瘤精准诊疗高峰论坛暨第七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8月6日-8日在线上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

 
会议受到了国内肿瘤知名学者和业内同道的大力支持,与会嘉宾包括中国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张鹊秘书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国胜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源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金锋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一院潘跃银教授、河北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耿翠芝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研究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医院的70多位专家和多位国际学者。赫捷院士、张鹊秘书长、吴炅教授和徐兵河教授致开幕辞。
 
第七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设置了大咖论坛、HER2+乳腺癌专场、HR+乳腺癌专场、新药研发专场和全程管理专场,群英荟萃碰撞思维火花,大咖论道间激荡真知灼见。

大咖论坛
 
在任国胜教授、江泽飞教授、张清源教授、潘跃银教授的主持下,四位讲者分别从癌症流行病学、内科和外科的角度做精彩报告,展示了乳腺癌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陈万青研究员的报告内容为《中国癌症流行现状》,报告分析了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现状、指出了癌症带来的医疗负担以及阐述了恶性肿瘤相关的风险因素。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Hope Rugo教授向大会报告了《转移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进展》,系统梳理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二线和后线治疗进展,阐述了乳腺癌脑转移治疗和三阳性乳腺癌治疗的突破,对抗HER2领域的新药物以及不良反应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大会主席徐兵河教授的报告主题为《新希望,中国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突破》,梳理了CDK4/6抑制剂在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的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国产CDK4/6抑制剂的几项研究发现。
 
王永胜教授在《优化乳腺癌的区域处理》报告中介绍了以下内容:临床早期乳腺癌局部区域处理新理念,优化临床早期乳腺癌的腋窝处理和内乳区处理,临床早期乳腺癌区域处理与全身治疗的双降阶梯。报告最后强调乳腺癌外科是一种平衡的艺术,通过最佳的选择,达到最好的肿瘤结局和患者生活质量。
 
大咖论坛结束后,序写芳华T-DM1(恩美曲妥珠单抗)晚期上市仪式在线举行。徐兵河教授、张清源教授、王晓稼教授和王永胜教授针对“愈她未来HER2+晚期乳腺癌长久生存之路”这一主题展开对话。

HER2+乳腺癌专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天津市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惠平教授和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教授担任HER2+乳腺癌专场的学术主持人。
 
德国乌尔姆大学Dr. med. Wolfgang Janni的报告聚焦后续强化抗HER2治疗,讨论了延长抗HER2治疗时间的策略。报告结束后,针对“一线标准抗HER2治疗后,后续使用TKI强化治疗考虑的因素以及安全性管理”,几位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
 
新辅助治疗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意义重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具体分析了新辅助治疗在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中的价值。报告指出,对乳腺癌手术策略的影响包括降期、保乳、保腋窝和豁免手术,新辅助治疗对远期生存的影响包括高危人群的挑选和强化、低危人群的降阶以及pCR作为marker指导后续治疗。随后,大会针对抗HER2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等热门议题展开讨论。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风向标》报告中介绍了大分子单抗、TKI、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及进展,内分泌联合抗HER2治疗的探索及应用,以及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新的探索方向。王教授认为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既往治疗反应等合理选择现有抗HER2药物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一大挑战,几位讨论嘉宾也分享了对于抗HER2药物选择的思考。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小分子筛选/蛋白重组技术的日新月异,ADC药物的研发和设计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在《ADC药物的前世今生》报告中梳理了国际和国内的ADC药物研发现状,报告指出ADC药物的研发新热点包括联合治疗方案、抗体偶联新模式等。随后的专家讨论环节也对ADC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等话题进行热烈的互动交流。
 
针对辩题“一线经H-base治疗后的二线优选方案:吡咯替尼+化疗vs T-DM1”,陕西省肿瘤医院王玉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杨谨教授陈述了各自的观点,大会也针对该议题展开更多讨论。

新药研发专场
 
新药研发专场1由辽宁省肿瘤医院孙涛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月娥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首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中华教授分析了三阴性乳腺癌再分型下的治疗策略。报告指出三阴性乳腺癌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不同化疗变更组合没有改变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总体预后;多组学层面再分型可以更好理解其本质,并对“复旦分型”标准进行了介绍。
 
意大利IRCC国家肿瘤研究所Giuseppe Curigliano教授针对《HR+/HER2-乳腺癌领域的药物研发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报告首先梳理哌柏西利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进展,解读PALOMA-2和PALOMA-3研究数据;随后介绍了HR阳性乳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包括TLR9激动剂SD-101、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Giredestrant、LY3484356、Amcenestrant和Rintodestrant以及雄激素受体抑制剂Enobosarm。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则就《乳腺癌乳房重建的利与弊》进行了专题汇报,具体分析了乳房重建的指征,不同学科合作模式的利与弊,即刻与延期乳房重建的利与弊,放疗前后扩张器置换假体的利与弊,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利与弊,植入物放置于胸肌前后的利与弊以及乳房重建后的修正手术等内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重点讨论了中国创新药研发面临的挑战,认为中国肿瘤新药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和临床价值。产学研良好结合是原始创新产生的土壤,政府和社会投入不可或缺。随后,西京医院李南林教授带领三位嘉宾针对以上四项报告进行讨论。
 
新药研发专场2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厉红元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李炘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靖教授主持。首先,袁芃教授分享晚期乳腺癌ADC类药物临床应用新进展。报告聚焦靶向Trop-2 ADC药物,并具体介绍了靶向Trop-2 ADC药物治疗三阴性、HER2+/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并对靶向Trop-2 ADC药物在乳腺癌的应用进行展望。
 
江苏省肿瘤医院张莉莉教授着眼于《维迪西妥单抗在乳腺癌领域中的临床研究和探索》,重点分析了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的几项研究数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何英剑教授分享了《非劣效、等效设计临床研究需关注的要点》。报告针对非劣效研究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比如优效设计的试验没有得出优效性结论能否做非劣效检验,非劣效设计得出非劣效结论能否进一步做优效性检验。此外,报告分析了非劣效研究人群、主要研究终点、样本量选择等问题。随后,甘肃省肿瘤医院杨碎胜教授带领三位医生针对以上报告进行讨论。
 
8月8日上午,在徐兵河教授主持下,10位乳腺癌领域的领军人物参加了优替帝上市大咖访谈。

HR专场
 
河北省肿瘤医院耿翠芝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和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黄元夕教授担任本专场的学术主持。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君教授则针对绝经前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行了主题演讲,聚焦中国年轻早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面临的挑战,他莫昔芬治疗与CYP2D6基因的困局与突破,以及年轻早期乳腺癌的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再思考,对中国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分析了HR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新格局。中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步提高,但与美国尚存差距。目前中国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仍以化疗为主,而美国的治疗模式已经向CDK4/6i联合治疗转变。报告分析了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优化,指出CDK4/6i哌柏西利+AI的真实世界的OS结果具有显著优势,一线治疗在各亚组人群中都获得了OS获益。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聚焦《CDK4/6抑制剂的精准治疗》,分析了CDK4/6抑制剂的作用机制,FDA批准上市的三种CDK4/6抑制剂的安全性和疗效。报告指出三种CDK4/6抑制剂对整体患者的疗效是相似的,可能存在亚组的疗效差异,但还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进行头对头比较。哌柏西利和瑞波西利的不良事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下降,阿贝西利主要是腹泻和肝转氨酶升高,还有血栓栓塞事件,瑞波西利还会引起QT间期延长和肝转氨酶升高;哌柏西利随访中监测指标较少,停药率显著低于其他CDK4/6抑制剂。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表观遗传调控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可以逆转异常的表观遗传状态。郝春芳教授在报告《HDAC抑制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中指出,HDAC抑制剂+化疗、免疫及靶向在三阴性乳腺癌及多瘤种中已初步显示较好的疗效,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全程管理专场
 
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专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翔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赵文和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彩钢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人。
 
河南省肿瘤医院闫敏教授在《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进展》报告中指出,小分子TKI和大分子抗体对颅外、颅内转移的临床获益各有千秋,全身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综合整体获益;联合大分子单抗和小分子TKI可能是趋势,但对多重抗HER2治疗后出现的脑转移疗效如何尚未可知;期待其他新型药物或配伍方案的研究探索。
 
化疗是一种双刃剑,RDI(实际给药剂量强度与标准剂量强度的比值)是衡量化疗剂量强度的常用指标。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薛妍教授带来了《保障化疗剂量强度和密度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获益》的讲题,分析了不同癌种RDI现状及潜在影响,化疗过程中保障RDI的重要意义,以及积极采取支持治疗以期维持RDI的重要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佳玉教授介绍了《HR+/HER2-晚期乳腺癌靶向PAM通路肿瘤的现状和展望》。报告对靶向PAM通路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医院刘均娥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乳腺癌患者术后预防上肢淋巴水肿运动康复处方的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发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受放疗、改良根治术、体重指数、功能锻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些因素,该院构建了一种上肢淋巴水肿的运动干预方案。
 
报告结束后,大会组织讨论嘉宾对以上四项报告进行详细讨论。
 
第四届肿瘤精准诊疗高峰论坛暨第七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的线上直播观看量已超过5万,大会内容充实,议程紧凑,既有极富价值的经验呈现,也有新颖成熟的观点表述,评论区留言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明年的会议精彩继续。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