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列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生物学行为,不同病理类型的前列腺癌临床预后差异极大。精准判断前列腺癌的“惰性”与“侵袭性”是目前临床个体化治疗的重大挑战。前列腺癌的病理解读有别于其他肿瘤,既有自身独特的评分系统,又有被临床和病理科医生日益重视和关注的特殊病理类型。本期《肿瘤瞭望》特邀北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明教授,畅谈前列腺癌经典和特殊病理类型。
Q1:请您为我们简单评述下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系统,以及是否所有前列腺癌病理类型都适用于Gleason评分?
刘明教授:Gleason评分是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非常独特并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1974年Donald F. Gleason基于前列腺癌肿瘤的异质性,首次提出Gleason评分系统。不同于大部分恶性肿瘤在同一瘤体中细胞的恶性程度差别不大,前列腺癌的一大特点为肿瘤呈现多灶性,在同一前列腺腺体中,往往有不同的癌组织病灶,并且在同一癌灶中,经常合并不同恶性程度的区域,因此很难用传统的危险分层或恶性程度分化进行笼统概括前列腺癌癌灶。有别于传统的通过癌细胞形态、细胞核仁以及异形核是否存在来进行肿瘤恶性程度的评估,Gleason教授依据前列腺癌整体的组织结构,从细胞形态将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分为1级到5级,对癌灶中的不同组织形态区域分别评分,最后将主要评分和次要评分相加,得到Gleason评分,以此代表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
例如,一位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大部分是4级病灶,有一小部分是3级病灶,Gleason评分为4+3=7分。过去我们认为只要Gleason评分总分相同,未来的预后相似。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同样是7分的肿瘤,4+3病灶恶性程度高于3+4病灶。
Q2:前列腺癌中的特殊病理类型如前列腺导管内癌和筛状癌对患者预后有哪些不良影响?对治疗有哪些提示?
刘明教授: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关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类,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为前列腺腺泡腺癌,少见的病理类型包括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肉瘤等。在常见的腺泡腺癌中,有时合并的导管内癌,并非单独的病理类型,当出现导管内癌时往往提示内分泌治疗疗效相对更差。随着内分泌治疗进程的不断延长以及当患者进入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时,如果进行重复前列腺穿刺,会发现导管内癌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筛状癌对应的Gleason评分为4级结构,相比于经典的4级病灶,筛状癌的预后会更差;筛状癌的比例越高,未来的预后越差。
Q3: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有哪些临床特征?主要识别的特异性组织学生物标记物有哪些?
刘明教授: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又称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独特的病理类型,又具体划分以下几类情况:
(1)单纯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病灶中无腺泡腺癌成分;
(2)前列腺腺泡腺癌经内分泌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3)初诊时既有腺泡腺癌成分,又有小细胞癌成分。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和发展原因目前未知,是初始治疗时在前列腺癌病灶中即存在小细胞内分泌癌成分,还是后续经典的腺泡腺癌被抑制或基因突变转化出现小细胞癌的生长,具体机制尚不确定。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特点为不太分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并且恶性程度相对而言更高。纯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理论上而言PSA不高,病理上有独特形态,并且免疫组化有特殊染色表现,基因检测层面而言表现为p53和RB1突变。当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PSA稳定但出现影像学进展,此时需怀疑是否出现小细胞癌转换。当血清肿瘤标志物NSE升高,基因检测发现p53或RB1突变,此时需警惕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出现。
Q4:北京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前列腺癌大病理切片的单位之一。前列腺癌大病理切片对前列腺癌诊断较传统方式有哪些优势?目前北京医院在前列腺癌大病理切片的临床研究开展情况和研究结果您能否简要介绍下?
刘明教授:前列腺癌病理大切片,在临床诊断方面,从肿瘤的全貌出发,利于判断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特殊临床病理类型,如筛状结构所占百分比。在肿瘤手术切缘阳性的判断方面也会更有优势。在研究方面,病理大切片能够更好得与影像学进行对应研究。在基础研究中,对不同病灶单独提取组织或细胞的对比研究,均为小切片所无法达到的。
在我们中心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进行了核磁和病理大切片的一些对照性研究,文章已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上发表。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核磁并不能诊断所有的前列腺癌,但对于主要病灶,如肿瘤直径大于1 cm、Gleason评分≥7分病灶,核磁的漏诊率较低。因此,这一结论也是符合我们对前列腺癌核磁诊断的以往认知——核磁无法诊断所有的前列腺癌。但对于绝大部分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核磁的诊断率很高。在基因检测层面,我们现在正在开展同一患者不同病灶的基因测序结果对比,希望从基因层面回答为何同一患者不同病灶之间会表现出肿瘤不同的恶性程度。
专家简介
刘明
北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
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基础学组委员、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副组长
NCCN前列腺癌指南国际评审专家
《中国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编写组副组长
北京医院前列腺癌MDT联合门诊
时间:每周四上午10:30
地点:北京医院门诊楼五层外科门诊二十四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