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吡”肩国际,“咯”绎不绝——2021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中国原研专场成功举行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3/31 12:10:47  浏览量:667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3月27日,2021年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暨国家癌症中心转化医学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3月27日,2021年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暨国家癌症中心转化医学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大会上,原研创新药对我国肿瘤治疗的促进作用成为热门话题。我国著名肿瘤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孙燕院士,以及CDE化药临床一部部长杨志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徐兵河教授、吴令英教授、马飞教授从临床研究、转化医学、新药审批等各个方面,对我国原研药产业发展进行了介绍。

 
据悉,近年来,我国已诞生一批以抗HER2创新药马来酸吡咯替尼为代表的优质中国原研药品,不断缩短与国际肿瘤治疗的差距,为我国肿瘤患者提供了世界一流水准的治疗方案。

药审改革硕果累累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原研药也屡获突破,医药创新势头显著加快。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抗肿瘤新药获批数量从2个快速增长至38个。其中,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占比已接近40%,进步可见一斑。
 
这一切的起点发生在2015年。当年,我国新药审批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不断推出的各类药审新政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缩短了新药上市的时间。据杨志敏部长介绍,改革前,我国临床试验审批中位完成时间超过11个月,新药上市审批中位完成时间超过28个月。而如今,这两项数字均大幅缩短。
 
以吡咯替尼为例,2017年吡咯替尼因具有明显临床价值且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得优先审评审批资格。此后,吡咯替尼凭借Ⅱ期临床研究数据递交上市申请,而从递交申请到获批有条件仅历时10个月。
 
杨志敏教授
 
杨志敏部长表示,对于乳腺癌这样的大瘤种,一款新药依据Ⅱ期临床研究数据就获批上市的概率非常小。批准吡咯替尼上市,一方面是看到了吡咯替尼的更高的ORR和更长的PFS数据,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吡咯替尼从机制到临床前体外药效,以及清晰的量效关系等一系列的证据链,才敢在其Ⅱ期临床结果公布后就进行有条件批准。

中国原研惊艳世界
 
事实上,不只是Ⅱ期临床研究,吡咯替尼从Ⅰ期到Ⅲ期临床研究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原研创新药中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获得成就最高的药物之一。
 
徐兵河教授
 
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回顾了吡咯替尼的临床研发进程。其表示,从2002年到2018年,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我国抗HER2药物主要依赖进口,直至2018年吡咯替尼的上市成功打破了进口药的“垄断”局面。
 
2017年,吡咯替尼Ⅰ期研究发表于JCO杂志,首次亮相即获国际顶级期刊关注:展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也是第一个凭借Ⅰ期研究结果登上JCO级别杂志的中国原研药。同年,吡咯替尼Ⅱ期研究亮相SABCS,并被列入SABCS年度事件回顾。2019~2020年,吡咯替尼两项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均荣登ASCO口头报告,其中,由徐兵河教授牵头的PHOEBE研究受国际顶级学术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约稿全文发表在该杂志上。
 
PHOEBE研究显示,吡咯替尼较卡培他滨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12.5个月 vs. 6.8个月),提高了客观缓解率(ORR,67.2% vs. 51.5%),数据在同类产品中无出其右。在此基础上,吡咯替尼同时获得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和《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的双料Ⅰ级推荐。
 
“吡咯替尼的临床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要判断是否达到国际水平,国际同行的评价十分重要。2017年吡咯替尼I期研究在JCO上发表时就获得了THE LANCET Oncology评论的肯定,另有多家国际期刊的点评都肯定了我们的研究结果,给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徐兵河教授说。

转化医学获得突破
 
除了疗效优异外,吡咯替尼在转化医学研究的诸多探索也走在了我国前列。
 
马飞教授
 
据马飞教授介绍,在吡咯替尼Ⅰ期临床试验进行计量爬坡时,尽管样本量较小,但研究团队已通过技术手段对300多个基因的相关突变或变异进行了检测,使其可以在液体活检的时候发现分子层面的肿瘤进展,较影像学的检查大大提前。
 
据悉,在试验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一名患者经独立委员会最初评估为疾病进展,但事实上,通过液体活检进行分子层面的观察可以发现,吡咯替尼对患者的治疗实则已经取得了效果,而最终患者较长的生存期也为其客观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马飞教授表示,吡咯替尼前瞻性的转化医学研究无论为疾病研究还是疗效评估都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对于未来我国乳腺癌的精准治疗也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马飞教授也希望,更多跨学科领域的专家能够进行更多协作,让医生与生物学家、化学家乃至数学家、量子物理学家等专家一起,共同推进转化医学在我国的大力发展。

蓬勃发展多点开花
 
而在吡咯替尼之外,中国的原研创新药还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中我国首个原研创新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吴令英教授
 
会上,吴令英教授表示,过去卵巢癌的治疗模式主要为手术+化疗,但效果欠佳,PARP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模式,可以延长患者的复发时间,针对BRCA突变/HRD阳性患者的单独治疗也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为氟唑帕利三项重大临床研究的leading PI,吴令英教授介绍,氟唑帕利独特的三氟甲基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疗效且毒副作用更低。其治疗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Ⅱ期研究已荣登CCR杂志;其用作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Ⅲ期研究则登上了不久前举行的SGO大会的口头报告,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示出明显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两项研究中患者的停药率只有0.9%和1.2%,安全性良好。去年底,氟唑帕利单药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含铂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这一新适应症申请已获CDE承办。
 
此外,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用于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Ⅲ期研究也在进行之中,有望为卵巢癌患者提供更多有益的选择。吴令英教授表示,我国临床试验从参与、模仿,到牵头、引领,背后是所有医生、科研人员、药企的共同努力。而未来,诸如氟唑帕利这样的创新药完全有希望进一步走向国际。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如果要真正给予以吡咯替尼和氟唑帕利为代表的中国原研创新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会有谁比经历过新中国医药发展全部历程的老一辈研究者更具有发言权。
 
孙燕院士
 
在此次原研发布会上,孙燕院士看到“十三五”规划以来这些中国原研药取得的卓越成果也难掩激动之情。
 
孙燕院士表示,吡咯替尼是中国创新药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回顾过往,中国创新药有今天的发展实属不易,与30多年前相比,新药的研发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仅“十三五”规划期间,每年新药获批的数量就是过去的10倍之多;另一方面,我国学者携吡咯替尼等创新药所做的临床研究已经完成大幅度跨越,直奔国际舞台。
 
展望未来,孙燕院士对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上市的新药数量应当超越“十三五”期间,中国也应该诞生更多best-in-class,乃至first-in-class的新药,所有从事新药研发的研究者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崛起之势不可阻挡。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医药创新的步伐也必将迈得更快、更坚定。身为民族原研药企,恒瑞医药也将始终坚持原研创新,与中国的专家携手,让世界看到中国原研的风采,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更长且更高质量的生存,为人类健康的持续改善砥砺前行。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聂会珍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原研专场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