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田攀文教授:KRAS突变NSCLC的流行病学和诊疗模式丨2024中华肺癌学术大会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5/27 11:11:48  浏览量:260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4中华肺癌学术大会于2024年5月17-19日在上海市宝华万豪酒店召开。在“肺癌少见靶点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专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攀文教授作主题报告《KRAS突变NSCLC治疗进展》,并在《肿瘤瞭望》采访中解读KRAS突变NSCLC的流行病学和诊疗模式。

2024中华肺癌学术大会于2024年5月17-19日在上海市宝华万豪酒店召开。在“肺癌少见靶点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专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攀文教授作主题报告《KRAS突变NSCLC治疗进展》,并在《肿瘤瞭望》采访中解读KRAS突变NSCLC的流行病学和诊疗模式。
 
01
KRAS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突变癌基因之一,请您谈一谈我国KRAS突变阳性NSCLC的流行病学以及诊疗现状。

田攀文教授:KRAS突变是NSCLC常见的驱动基因,在西方NSCLC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0%,在我国的发生率数据低于西方人群。围绕KRAS突变,国内学者也开展了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150327例接受过二代测序(NGS)检测的NSCLC患者数据,发现中国NSCLC患者KRAS突变率为12.1%(18224/150327),其中KRAS G12C是最为常见的亚型,占29.6%(在NSCLC发生率为3.6%),其次是G12D和G12V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8.1%和17.5%。总体而言,KRAS突变NSCLC在我国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患者群体。
 
KRAS在我国NSCLC患者的发生率
 
我国现在没有获批上市的KRAS靶向药,所以KRAS突变晚期NSCLC的治疗原则参考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治疗,也就是一线治疗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为主要选择,PD-L1强阳性和PD-L1阳性患者的一线选择可考虑免疫单药治疗。
 
02
目前针对KRAS G12C突变晚期NSCLC已经有获批的靶向药物,指南也推荐了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或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方案。请您谈一谈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的序贯治疗策略,初始治疗应选择哪种方案?

田攀文教授:目前国外获批了两个KRAS抑制剂:Sotorasib(索托雷塞)和Adagrasib(阿达格拉西布),二者在国外获批的都是二线/后线适应症。因此,KRAS G12C突变晚期NSCLC疾病进展以后,可以考虑接受KRAS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是,这两个KRAS抑制剂在我国还没有获批上市,国内没有可及性。
 
我国KRAS阳性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依然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PD-L1阳性患者可选免疫单药治疗。一线治疗疾病进展后,KRAS阳性NSCLC的治疗选择比较有限,多西他赛或其他化疗药物可作为二线的治疗选择。尽管Sotorasib和Adagrasib在国内没有获批适应症,2024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将这两个KRAS抑制剂列入IV期KRAS G12C突变NSCLC后线治疗的III级推荐(3类证据),为国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后线治疗选择。
 
当然,国内目前有很多在研的针对KRAS突变的新药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所以患者也可以考虑参加合适的临床研究,以寻求更多的治疗机会。
 
2024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推荐
 
03
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KRAS基因的检测现状是怎样的情况,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患者的KRAS,以指导临床用药?

田攀文教授:针对晚期NSCLC,指南推荐尽可能获取组织标本,进行分子分型,以指导后续的精准治疗。针对晚期的肺腺癌或不吸烟的肺鳞癌,推荐进行基因检测,尤其是多基因检测。
 
多基因检测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种是荧光定量PCR,另一种是二代测序,这两种方法都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PCR的优点是检测耗时比较短,检测费用相对较低,但一次检测的基因数量相对有限,一般是检测几个基因。二代测序是一个高通量的测序方法,其优点是可以一次性检测大量的基因,几十甚至成百上千个基因可以一次检测完成;其缺点是检测费用相对较高,检测耗时相对较长。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来灵活的安排基因检测。
 
通过这两种检测方法,绝大部分KRAS突变能够被筛选出来。基于组织的基因检测是目前检出基因突变的标准,当然有些患者没有足够或合格的组织样本,也可以考虑采用液体活检,即基于血液或体液的基因检测。基于液体的ctDNA检测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敏感性还不够高,但特异性处在非常高的水平。
 
田攀文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副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疗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个案管理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