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南行漫记第四日——澳洲PeterMac癌症中心访记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3/4 14:16:11  浏览量:1758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最后一天是从早上7点开始,多学科讨论(MDT),Peter Mac的多学科讨论的硬件支持,是我看到过国外医院中最好的(嫉妒)。 剧场式的会议室面对巨大的投影屏幕,分为四块内容——包括常规CT/MRI、PET/CT、病理、临床病史,屏幕前有五位专家,面对四个电脑和一台显微镜,所有的内容都是即时提取、投影、讨论。这种硬件条件,近乎奢侈的MDT设备,体现了对于疾病细节评估的重视(评估永远是MDT的第一步),也确实非常具有教学的价值(坐满了住院医师)。一共讨论了13个病理,同时对于9例术后患者的病理进行了回顾和点评(所有的术后患者都根据MDT判断效果和后续方案)。正如PeterMac的理念一样,Nothing but the best is good enough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1. Every doctor is biased, so you need MDT.
 
在治疗和诊断的抉择过程中,他们非常注重给患者第二选择方案。比如,外科医生当然更多推荐手术,但是仍然会让患者去咨询放疗科后再做决定。这种多选择的方式体现在门诊的安排上,在泌尿科门诊时,外科、放疗、化疗科都是在一个诊区,患者预约好了以后可以序贯的看不同的医生,得到充分的讯息,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同样在MDT讨论的时候,也会各抒己见,然后把第二选择方案作为备选提供给患者。
 
2. Evaluation, evaluation, evaluation.
 
在一早讨论的患者中,所有的前列腺癌都做了PSMA检查(初诊、生化复发),其他的包括肾癌、阴茎癌也都做了PET-CT,虽然有些过度检查的倾向,但是他们的讨论实在是把能够检查的都查了。这样的好处也是很明显:
 
Case 1. Gleason分组=5的前列腺癌,根据MRI和PSMA确定肿瘤的分期、是否突破包膜、大概位置,随后决定手术时扩大切除的范围、保留无肿瘤侧的神经。
 
Case 2. 常规检查未见转移的前列腺癌,PSMA证实多发淋巴结和一处骨转移,随后评估转移灶大小,最终选择abi+内分泌,原发灶进行放疗。
 
Case 3. 前列腺癌根治术3年多,PSA逐步升高3.67,PSMA检查阴性,但是头颅磁共振提示颅骨可疑病灶,经过评估病理评分、PSADT、影像不倾向转移,推荐了内分泌治疗。
 
Case 4. 原发灶巨大的前列腺癌,侵犯直肠,但是没有转移(PET+MRI),直接推荐做了全盆腔切除。在他们的治疗理念中,更多的依赖丰富的检查评估去做判断,这可能与在许多检查领域比较领先和经验丰富有关,比如针对PSMA,他们引领了PSMA对照常规影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比对了PSMA的优势和不足,所以这种诊治方式能否搬到另外一个医院进行,显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评估的差距导致了治疗的差距)。
 
3. The pathologist is the teacher of surgeon.
 
想不到,每个术后的患者都要做Pathology的review,在MDT的环境中,病理科医生评估肿瘤的分期、评分、位置、侵犯结构,这种讨论不但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方案的制定:哪些预后因素有价值,孰轻孰重,术中的发现和术后病理的对照。还很有助于外科技术的改进:不了解手术后的效果、往往没有办法优化自己的技术——突破“能不能手术”的瓶颈不等于突破“做好手术”的瓶颈。实际上,每个医生的切缘阳性率、手术的切除范围在病理科医生的火眼金睛下都是一览无遗的,和住院医师聊天的时候也会聊起哪个医生的切缘阳性率低,这些讨论实际上是帮助了外科医生不断得到“手术好不好”的反馈,实际上有助于改进自己的技术。
 
最后一天的讨论非常精彩,结束后看了一台肿瘤位于前部、从底部开始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不同的手术技术也是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迷人之处——术无定术、只有不断的改进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在手术室的学习多了更多的实战和细节的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世界很精彩必须要多看看。最后,感谢大外科主任Speakman教授和Murphy教授的安排,时间短但是收获很多,期待我们能有更多的惊喜帮助病人——Nothing but the best is good enough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朱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写于2019年2月27日,澳大利亚墨尔本,PeterMac癌症中心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癌症

分享到: 更多